近日,在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共青团陕西省委、中共陕西省委文明办、陕西省学生联合会联合下发的《关于2019年陕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通报》中,我校荣获2019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示范学校”称号,我校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向阳花”暑期社会实践宁夏队、俄语学院“白桦”社会实践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社会实践调研团荣获“省级优秀团队”称号,新闻与传播学院辅导员刘鹏涛、商学院辅导员艾勃成、西方语言文化学院辅导员于悦洋3名同志荣获2019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201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校团委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共选拔1200余名优秀学生组成30支校级团队和40支院级组队,通过暑期时间进行志愿服务、深入调研,广泛开展了追寻红色足迹、教育帮扶、考察调研、文化与政策宣传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活动,累计社会实践502天,课时6041小时,惠及学生约1738人次,总参与人数达7890人。获得当地社会及群众的一致称赞和良好反馈,形成数十篇调研报告,在人民网、中国青年网、陕西省教育厅等媒体发表新闻稿件数百篇。

爱国教育悟初心,政府见习担使命
我校青年学子聚焦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发展成就,追寻红色足迹,在实践中深入延安等地,采访先进老党员、抗美援朝老战士等,探寻老一辈奋斗人的入党初心,倾听“初心故事”,牢记青年学子的奋斗使命,感恩为祖国发展付出一切的老党员和革命老兵,弘扬和传承革命前辈的爱国奉献精神。41名研究生、本科生和1名土库曼斯坦留学生阿理走进省、市、区政府开展暑期政府见习活动,将所学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知行合一,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才干。

助力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新乡村
2019年暑期,我校青年学子足迹走遍23个省市地区,深入偏远农村,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小西树”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为落实我省“万名学子扶千村”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我校组建20支助力脱贫攻坚团队,其中6支实践团队深入我校对口帮扶旬阳县、镇坪县、镇安县等地区,开展政策宣讲、教育帮扶、文化宣传、产业扶贫调研等,调研结束后各实践队认真总结,形成调研报告建议,将调研结果反馈于乡村发展建设,为实现全面脱贫、美丽乡村建设献计献策。

关爱留守儿童,打造“七彩假期”
我校各实践团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育关爱活动,为乡村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增添色彩,形成坚守一个基地、凝练一个核心、建好一个队伍的“三个一”支教模式。多个团队连续多年在当地开展支教活动,支教帮扶成果已经显现。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还赴宁夏泾源县、甘肃陇东市,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陇东学院等院校志愿者合作,开设外语、音乐、美术、手工等课程,为当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社区机场志愿行,亮“小西树”志愿名片
我校志愿者在暑期走进社区福利院、乡村儿童之家、西安咸阳机场、西安地铁站,开展了银龄关爱、留守儿童陪伴、爱在空港等志愿服务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育志愿精神,感悟志愿育人、实践育人。学习书本之外知识,汲取社会课堂丰富营养,从实践中来,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

探寻丝绸之路,见证时代新发展
2019年暑期,我校组成多个“一带一路”观察和调研团队,实践队走近金蚕之乡、非遗农村、陕西自贸区、丝路风情街、历史博物馆等实地观察调研,向周围市民、村民、青年学生等宣讲“一带一路”知识。实践团队根据调研内容,形成多篇优秀调研论文报告,进一步转化为“挑战杯”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反馈于地方发展。

(供稿单位:校团委志工部;文:孙运增;图:各实践团队;审核: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