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外主站

新闻资讯

我校赴旬阳县开展“万名学子扶千村”脱贫攻坚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18-08-05 点击数:

为落实省委高教工委、共青团陕西省委关于开展“万名学子扶千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脱贫攻坚专项活动的通知精神期,我校共组建了37支贫攻坚队伍奔赴省内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派往我校“双百工程”对口帮扶县——旬阳县20支队伍、150余人圆满完成实践任务,在20天的时间内开展了政策宣讲、普法宣传、义务支教、社会调研、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

——制度先行,凝聚青春力量助力脱贫攻坚。按照该校党委帮扶旬阳县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计划要求,今年5月,校团委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紧紧围绕旬阳县经济社会发展、贫困县脱贫摘帽和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创新思路,成功开展了“旬阳农产品进校园”“旬阳学子代言旬阳农产品”、旬阳农产品包装创意大赛等活动。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提升了旬阳特产的知名度并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数万元。

——政策宣讲,为脱贫攻坚提供和谐稳定氛围。15天里,新传学院“流动阳光”志愿者在旬阳县高东村以“奋斗新时代”为主题开展了理论普及宣讲活动。理论宣讲团向高东村村民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讲话精神,并讲解了有关贫困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国家资助政策。研究生“四叶草”志愿者队响应号召,联合当地派出所开展2018年度暑期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实践活动项目,通过张贴海报、发放手册、举办禁毒知识竞赛等方式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让村民尤其是青少年了解禁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以致用,用青春的本领播洒脱贫希望。针对当地部分涉农企业产品包装设计观念较为陈旧现状,艺术学院志愿者走访当地涉农企业,开展农产品包装调研,并为后期进一步为扶贫农产品的包装设计进行素材收集等准备工作。为提高乡村民众普通话水平,践行“志智双扶”政策,新传学院志愿者们来到赵湾中学活动广场,为当地居民进行普通话的宣传与推广活动。他们分别在各自支教学校成立的“艺术工作坊”、“小主持人速成班”在无数孩子的心里种下了艺术的种子。

——走访调研,用青春的脚步探寻文化基因。在我校产学研一体合作基地——旬阳县蜀河古镇,旅游管理研究生在指导教师带领下,使用无人机航拍技术记录当地美景,撰写调研报告和推广游记;在旬阳县太极城老城区和文化馆,中文学院志愿者对“花鼓戏”“旬阳民歌”“蜀河双彩车”“旬阳道情皮影”“蜀河八大件”等旬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采访报道;在全国唯一红军命名的旬阳县红军镇,校报学生记者社团志愿者探访鲜为人知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

——爱心支教,用青春的力量托起明天的希望。本次赴旬阳中学、赵湾镇小学、初中、高中的4支支教队结合学校语言特色与学科专业背景,致力于打造“语言+”通识课程。以英语语言周边课程为核心,开设了多语种选修课,涵盖美术、音乐、表演、播音主持、心理、思维导图中国传统文化等各类通识课40多种门类,总授课1200课时,参与学生超过600余人。课程着眼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习得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拓学生国际化视野。同时,还举办 “品读梁家河故事,走好人生第一步”主题团课,“传统文化伴我行·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活动,尤其是还针对陕南山区多山多水的情况,开展了“防溺水”“防灾演练”课程。志愿者们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课堂上或唱或演,或诵或画,不同种类的课程给孩子们带来了一样的欢乐,也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

——文艺汇演,用青春的激情为脱贫攻坚注入精神动力。大学生艺术团在旬阳县祝尔慷广场成功“助力扶贫路 建功新时代”慰问演出,来自该校研究生院、新传学院、艺术学院、英教学院的志愿者们分别当地的师生家长展现了15天的教学成果,并以朗诵会、歌唱比赛、文艺汇演等形式奉献了多场文化大餐,累计吸引观众达2000人次,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精神生活。

此次我校学子赴旬阳县开展“万名学子扶千村”暑期社会实践脱贫攻坚专项活动受到人民网、新华网、中青网、华商网、西部网、凤凰网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同学们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通过政策宣讲、普法宣传、义务支教、社会调研、文艺汇演等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尤其是奔赴赵湾3支实践团克服“交通关”“高温关”“饮食关”等困难所体现出的艰苦奋斗精神,获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广泛好评。(供稿:校团委 文:白澍 图:各相关实践团 审核:单升军)


版权所有  共青团西安外国语大学委员会       管理登录
团委电话:029-85319754   传真:029-85319754   电子邮箱:tuanwei@xisu.edu.cn
地址: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文苑南路  邮编:710128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