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7日19点,由校团委、大学生艺术团和陕西省古琴研究会共同主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古琴演奏西安外国语大学专场”晚会在长安校区多功能报告厅成功举办。

陕西省古琴研究会会长和唐延坊私塾琴舍舍长李延民先后为本次专场致辞,简短的介绍了关于古琴文化的前世今生。开片由周瑾瑾老师带来曲目《白雪》拉开帷幕,曲音凛然,将白雪皑皑的画面巧妙地通过琴声传达出来;赵灵音老师带来的《忆长安》,融合了秦腔曲排和音调,韵味十足,不失古风;曾成老师的《卧龙吟》,用琴歌弹唱的方式,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三国那情那景之中,心随弦动;胡景老师的《良宵吟》,曲子短小,但却把月明风清的夜晚,三五好友饮酒贺诗的画面勾画的淋漓尽致,听完使人觉得心旷神怡;李延民老师用一曲《忆故人》,牵动情愫,不禁让现场观众回忆过往与故人的点点滴滴,情曲相融;马堃老师演奏《大胡笳》,乐曲以十分感人的乐调,抒写了主人公对祖国、对故土的深沉思念及骨肉离别的痛苦感情;高渊老师带来的曲目《水》,轻快的旋律如同清泉畅流跃然琴上,自然纯真,听完便觉得烦恼都被抛之脑后。





最后由刘振川老师演奏曲目《欸乃》,此曲是根据柳宗元的古诗《渔翁》所作,原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曲中有拉船的劳动号子音调多次出现,并一次比一次激动。整个音乐忧郁不平,是很有形象很有深度的重要琴曲,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让人流连忘返。


琴处在中国文化核心部分是文人的必备修养,也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文化,文人用它来丰富自己,与自己的精神对话,与天地自然对话,而生活在快时代的我们,也应该静下心来,仔细品味,感受古琴文化带给我们的别致体验,支持传统文化的发展。
古琴,亦称瑶琴、七弦琴。古代称为琴,近代为区别于其他乐器,将之称为古琴。古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从形制到曲目,从特殊的记谱方式到丰富的演奏技巧,都体现了中国音乐艺术的至高境界。 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称号。(校团委、大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