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在实践育人、思想引领和组织青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我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社会化,校团委根据团省委、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文件精神,于三月在全校青年中开展了以“志愿服务耀三秦、青春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小西树”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全校各级团组织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吸引青年广泛参与,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学雷锋的热潮,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导向。
网络志愿文明 传播雷锋精神
各学院(基地)团工委依托学院网站、微信平台、微博等网络媒体,充分发挥新闻宣传阵地的积极引导作用,将线上宣传工作与线下实践活动相结合,为雷锋精神的传播营造了良好氛围。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组织开展的“飞雪迎春到,三月雷锋来——雷锋月主题作品征集令”线上活动,让学生们以绘画、摄影、文字的形式,表达了对雷锋的怀念和对雷锋精神的敬仰。英文学院微信平台开展的“致敬雷锋”征文活动,讴歌志愿精神,反映志愿事迹,讲述志愿故事,号召全院师生大力弘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精神。英语教育学院微信平台发表了多篇由学生撰写的雷锋精神学习心得,以细腻的视角,反映了生活中、学习中涌现出来的“雷锋”,充分发挥了文字感染熏陶的重要作用,展示了正气、向上的社会主流文化。

校内志愿活动 奉献青春校园
各学院(基地)团工委结合学院特色,深入班级、宿舍、食堂、教室等,开展了校内的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文明行动、践行高尚的志愿服务精神。国际关系学院以学习雷锋精神为主题,邀请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马朝林老师面向师生,开展了雷锋精神座谈会,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强化奉献意识。商学院开展了“人人都是校园保护使者”和“校外街道环保”活动,组织学生们投身公益,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诠释志愿的意义,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干净、美丽的生活环境。经济金融学院在食堂前进行的“绿植领养”活动,与全校师生共同分享了绿植生长、培养的相关知识,倡导节约资源、爱绿护绿、创造优美宜人生活氛围的生态环保意识,提升校园文明。


校外实践服务 助力爱心传递
各学院(基地)团工委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以志愿服务基地为平台,紧密联系街道团委、基层社区、老年公寓、救助中心、博物馆、康复中心等机构,开展城市建设、支教助学、爱心助残活动,用青年人的热情与行动,筑起社会互助关爱的桥梁。西方语言文化学院组织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小寨路街道团委举办的“3.5学雷锋纪念日”志愿服务工作,在小寨东路至纬一街沿线捡垃圾、拾烟头、清除广告,并对路人进行文明指引,用实际行动倡导群众自觉维护城市形象。高级翻译学院联合四季社区,举办了“爱心课堂进校园”活动,为孩子们讲授外语知识,提高口语能力,用真挚的爱心为儿童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俄语学院白桦志愿者队队员赴昆明湖生态老年公寓开展慰问演出,以相声、俄罗斯歌曲、小品、太极拳等节目为老人们带去欢乐。德语学院彩虹志愿者队队员赴西安市救助站,担任义工,协助工作人员打扫卫生,与孩子们交流、游戏,改善残疾、智障儿童的生活质量。英语实验基地组织志愿者协助陕西自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用微笑为游客指引,耐心解答咨询,认真维护秩序。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组织青年学生赴长安潏河湿地公园进行“学雷锋义务植树”活动,大家干劲十足,在当地工人的指导下刨坑挖土、植苗填土、施肥浇水,为长安区的绿化增添了一份力量。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展了以“阳光助残守望心灵——陕西天爱智障儿童康复中心特别行”为主题的志愿活动,志愿者们为智障儿童们清洗了玩具,整理了书桌板凳,并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干净的“模拟超市”,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志愿者们也切身体验到奉献他人的快乐。



建立服务基地 搭建常态机制
在全校已有的78个志愿者服务基地的基础上,又积极拓宽实践平台,3月在校外先后建立了3个公益项目——英语教育学院“英才师教”党团员社会实践服务队与在西安市莲湖区青蜜智慧服务中心建立周末“益”站辅导项目,重点针对社区青少年开设公益特色课程辅导;商学院在莲湖区北火巷社区建立青蜜微课堂项目,每周固定时间以社会工作小组的方式为社区中小学生提供课业辅导,丰富文化知识,减轻家庭课余辅导压力;校志愿者总队在西安市110报警指挥中心建立小语种话务员志愿服务项目,项目旨在充分发挥西外“小西树”们的“外语+”优势,用语言传递文明,携手共建和谐西安。


撑起一把爱心伞 践行一颗诚信心
为了能够最大化服务在校师生,让公益心、诚信心在校园传承、发扬,校团委与西安犀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了“爱心伞”计划公益活动,并于3月29日隆重举行启动仪式。“爱心伞”计划首批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长安校区内布置11个伞柜和23个伞架,共计1400把雨伞,另有500把备用补充伞。该活动不仅在雨雪天气为师生遮风挡雨,用爱心雨伞搭建爱心桥梁,更加建立了校园诚信文明的流动标签,对和谐校园建设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青年学子崇尚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勇担社会责任,在志愿服务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高校校园文明建设。

在过去的一个月,我校青年志愿者们不仅能够培育个人志愿服务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简单易行的事情做起,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弘扬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社会的良好氛围,更是在互帮互助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点滴奉献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