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承担,默默奉献---记我校学生魏怡冰关爱抗战老兵志愿活动
我校汉学院11级学生魏怡冰,自2012年至今,长期关注抗战老兵帮扶事业,以个人力量积极投入到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活动中。两年来,她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以其善良的精神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踏实认真的作风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两年来,她承担着照顾抗战老兵的重担,尝试通过各种渠道让更多人了解抗日战争历史、抗战老兵的人生经历和抗战老兵目前的生活状况。她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让更多人铭记历史、了解抗战老兵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贡献。她的责任心、爱心,她付出的努力、汗水都展现着当代大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甘于默默奉献的美好品质。她对抗战老兵的关怀与照顾更让我们看到中国年轻一代的人文关怀。
一、“绝不袖手旁观”的精神传承
2012年5月,魏怡冰与我校新闻传播学院2009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许光认识。无意交谈中得知许光在帮助一位名叫陈世新的抗战老兵。问起缘由,魏怡冰才了解到,陈世新老兵本为许光一次小组拍摄任务的拍摄对象,拍摄作业完成后,许光依然放心不下生活艰难的陈爷爷,于是不顾拍摄组其他成员的劝说,毅然决然地挑起了帮助陈爷爷的担子。经过许光长时间的努力,她联系到社会上的公益组织,一起帮助陈世新爷爷圆了一个“住进敬老院”的梦。
许光这种“绝不袖手旁观”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并感动了魏怡冰,她认为这才是一个大学生应有的担当。于是,她决心像这位可敬的学姐一样,也“绝不袖手旁观”,尽自己所能为抗战老兵做一点事情。此后,怡冰与许光经常一同前去看望陈爷爷,与陈爷爷聊天,了解他的需要和他在敬老院的各种情况。陈爷爷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对怡冰熟悉起来。
2013年,许光面临毕业,于是将照顾陈世新老兵的工作全部委托给了魏怡冰。她义不容辞地接下了学姐委托的重任,更将学姐那种“绝不袖手旁观”的精神铭记于心,坚定地走上了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之路。自此,怡冰就成为离陈爷爷最近、最了解陈爷爷情况、最能照顾到陈爷爷的志愿者。她非常清楚自己担负着什么样的责任,也能感受到许光对她那份信任中包含的沉甸甸的分量。她决心以负责、认真、无微不至的态度照顾好陈爷爷,给陈爷爷一份安心,也给信任她委她以重任的学姐一份放心。
起初,怡冰独自一人去看陈世新老人时,陈老都非常紧张,有什么想法也不愿说出来。后来,她趴在陈爷爷因战争而听力受损的耳边,用特地学会的西安话大声对他说:“爷爷,有什么您就跟我说,我跟许光是一样的。”听了这话,陈爷爷紧紧拉着怡冰的手,露出了放心的笑容。
二、感受老兵风雨人生,激发历史使命感
大二,在“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堂上,魏怡冰再次回顾了抗日战争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众多中华儿女英勇无畏地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独立勇敢抗争。课堂上了解的史实加深了她对抗日战争历史意义的理解,也让她重新理解陈世新老人人生经历中包含的苦难与辛酸。
陈爷爷在与怡冰的聊天中时常会讲到自己的抗战经历,这些曾亲身经历过的抗日战争历史,总让她感慨万千。通过陈爷爷的多次讲述,她得知,陈世新老人出生于1919年,1940年加入西北军,曾为黄埔军校四分校十七期学员。抗日战争期间,曾参加过“中条山战役”等大大小小的战斗,而后负伤回乡治疗。直至抗日战争结束,陈爷爷的伤还未能痊愈,从此便结束了军旅生涯,在故乡当起了农民。然而,曾经的国民党军人身份却使他得不到应有荣誉。曾经为民族独立挥洒的热血,换来的却是一顶“反革命”的帽子。陈世新老人一生的经历跌宕起伏,饱经风霜雪雨。这些令人难忘的讲述让魏怡冰更加尊敬眼前这位94岁的高龄老人。
虽然尝尽人生苦痛,但陈老无怨无悔,认为“打鬼子”、“救中国”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陈世新老兵无悔的奉献精神、崇高的历史使命感不断地震撼着魏怡冰的心。陈世新老兵让她看到书本与课堂外真实而鲜活的历史,老兵那些沉重的回忆使她更加懂得今日民族独立、和平发展的来之不易。这也引起了她对自己这一代人应承担的历史使命的思考,她深刻地认识到,正是因为有陈爷爷这样勇于担当的中国人,中国才得以独立,而和平发展时期成长起来的自己则更要发扬这种不逃避、不退让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后,怡冰更加关心陈爷爷,将强烈的责任感切实践行到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工作中,默默奉献,不求回报。
三、重新认识“关爱抗战老兵”意义,有组织地践行志愿工作
独自肩负起照顾抗战老兵陈世新的志愿工作后,怡冰经常抽出课余时间,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去陈爷爷所在的敬老院看望他。陈世新老人受战争影响,听力、视力都严重受损,再加上年事已高,更加听不清、看不到。这都增加了她与陈世新老兵沟通的难度。每次去看陈爷爷,怡冰都得花半天时间跟陈爷爷说明自己的身份。后来,她想到写字的办法,一边在陈爷爷耳边大声说话,一边拉起他的手,在他手心写上自己的名字。现在,怡冰一见到陈爷爷,就在他手心写字,经常才写完“魏”的左边,陈爷爷就高兴地握住她的手,开心地说:“小魏!小魏来了!”
陈世新老兵喜欢跟怡冰讲述过去发生的事情,这让她产生了将这些口述的历史记录下来的想法。她认为,这些依然在世的抗战老兵都是活的历史教材,他们以亲身经历讲述的过去一定更具真实感和感染力,一定能让更多人了解抗战历史,从而不忘过去、创造未来。
有一次去看望陈世新老人时,怡冰问到陈爷爷的生日,陈爷爷从棉衣口袋里摸出一张小纸片,指着上面写的日期对她说:“这就是我的新生日!这一天关爱抗战老兵的人来我家,给我发了抗战纪念章,说我原来是打日本的,不是反革命。我冤屈白了!我找了张纸把日期写下来,永远要记住——这一天我的冤屈白了!那以后我都说这是我的新生日。“听着陈爷爷的这一番话,看着他脸上宽慰的笑容,魏怡冰才明白,老兵为战争付出再多也无怨无悔,而真正让他抑郁难平的是自己献出的青春和鲜血得不到肯定。
在帮助陈世新老兵的经历中,魏怡冰重新认识到“关爱抗战老兵“志愿工作的意义。关爱抗战老兵,一方面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尊重与保护,另一方面,更是对抗战老兵个人荣誉的肯定,是对他们所受冤屈的安慰。在这些想法的激发下,她决定努力影响更多人参与到关爱抗战老兵的活动中来,记录老兵的人生经历,使抗战老兵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使他们对民族的贡献得到更多人的肯定。
有了这样的想法,魏怡冰组织起我校其他几名学生,共同议定主题、撰写实践调查报告,开始申请“国家创新创业”项目,希望借助这一机会将关爱抗战老兵的相关活动丰富、成熟、有体系地开展下去。这一工作得到我校思政部李毅教授的支持,她高度评价这支志愿团队,并希望他们顺利通过项目审批,将自己的设想通过努力践行为实际。
自2013年5月起,这支由我校五名学生建立的志愿者团队在魏怡冰的带领下,先后在校内外举办了“纪念’中条山战役’,不忘抗战老兵”宣传活动、“不忘抗战历史,关爱抗战老兵”募捐活动,“记录口中历史,关爱抗战老兵”宣传活动。同时,他们建立了人人公共平台、微信公共平台,在网络上积极宣传抗战历史,介绍抗战老兵生活状况,传播老兵口述历史,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将各类善款信息公示。
重新认识到“关爱抗战老兵”志愿工作的意义后,魏怡冰敢想敢做,积极将大学生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活动从陈世新老兵一人身上扩大到对全部抗战老兵的关注,将对各种志愿工作的设想通过不断努力变为现实。她善良的品格、高度的责任心、踏实的实践精神影响了周围的一批同学,并尽己所能将“关爱抗战老兵”公益事业的影响不断扩大。
四、不忘初心、有始有终
魏怡冰主持的“陕西地区抗战老兵生存状况调查”项目原本希望从陈世新老兵的事迹出发,打开大学生关爱抗战老兵志愿活动的大门,让更多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项目未能通过“国家创新创业”的审批,没有资金的支持,他们的工作陷入了困境。同时,小组成员也进入高年级,就业、考研压力越来越大,投入到“关爱抗战老兵”志愿活动的精力和时间却越来越少。现实中的种种因素使他们不得不放弃曾经设想的各项活动。
但魏怡冰依旧铭记自己照顾陈世新老兵的责任。她认为,能让更多人了解抗战老兵这个需要关注的群体固然是很好的事情,但是个人力量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的话,她还是先照顾好陈爷爷一位抗战老兵,做到尽心尽力、全心全意,不忘最初想让陈爷爷安心度过余生的目的,有始有终地完成自己承诺的志愿工作。
2014年二月,曾经长期承担陈世新老兵敬老院费用的公益组织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终止对陈老的资助,这让怡冰陷入了极大的困境。联系公益组织,介绍陈世新老兵状况,寻求社会资助并见证完成善款的拨付、到账、回执是她志愿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魏怡冰曾对陈世新爷爷承诺:“只要有我照顾您,您就能一直住在敬老院。”因为怡冰的承诺,陈世新爷爷才得以安心地在敬老院疗养。而之前支付的费用只够用到2014年3月底,3月以后的资金无处筹得,难道要让陈爷爷再搬那间无人照料的冰冷的家吗?她思前想后,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怡冰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找到解决办法,让陈爷爷安安心心住在敬老院。那段时间,魏怡冰通过各种渠道求助,希望能够找到新的善款来源,时间紧迫,她甚至想过再次发起募捐活动。经过一番努力,在许光等志愿者的帮助下,最终联系到“无冕爱心网”的志愿者,介绍陈世新老兵的情况后,“无冕爱心网”同意承担陈老2014年3月至6月的敬老院费用。这让魏怡冰从绝望中重拾希望,也让她看到社会上众多志愿者都在为抗战老兵的帮扶事业默默奉献,感动之余,更坚定了她好好照顾陈爷爷的决心。2014年6月,魏怡冰再次与“无冕爱心网”志愿者联系,顺利申请到了第三、四季度的费用。当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陈爷爷后,陈爷爷沉默地笑着,紧紧拉着怡冰的手,久久不愿松开。魏怡冰坚守自己的承诺,努力为陈爷爷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才使老兵陈世新安心。
五、后记
在魏怡冰的帮助下,陈世新老兵传奇的人生经历得以记录,他的生活难题得以解决。也因她的付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抗战老兵这一群体。魏怡冰在“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活动中充分体展现出当代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现出坚守承诺、克服困难的高尚精神品质。她有爱心、有毅力、有想法、更有行动。当下社会正需要积极倡导她这种勇于承担、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从而激发更多人思考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踏实认真地履行承诺,不求回报,默默奉献。
现在,魏怡冰面临大四毕业,她放心不下需要人照顾的陈爷爷,她希望有人能像她一样,继续传承"绝不袖手旁观"的精神,承担起照顾抗战老兵陈世新的责任。我们也真诚希望有更多有担当、有爱心的人以许光、魏怡冰这样的人为榜样,勇于承担,默默奉献,为关爱抗战老兵的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校团委)


